[提要]今后,体育课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影响高考的录取,记者昨天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,按教育部的统一要求,体育科目今后将可能进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——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将增加体育课目。
今后,体育课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影响高考的录取,记者昨天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,按教育部的统一要求,体育科目今后将可能进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——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将增加体育课目。(11月4日中安在线)
高考是指挥棒,把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综评体系,把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、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,对增强学生体质必将发生引导作用。按照现行高考政策,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每科目都合格、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达到合格,方可读二本以上院校。这意味着,新政实施后如果考生在体育测试不及格,那就不能被二本批次以上院校录取。因此,无论是考生个人,还是于高中学校,即使只为升学计,也真的不能不重视体育课了。
学生体质这些年已成为突出问题。今年北京大学新生军训,仅2周内近3500名学生中就有1298人累倒。北大的情形并非个案。中国大学生体质调查显示,25年来大学生体质一直在下降。大学生体质问题,源在中小学。有调查则表明,中学生超重、肥胖率上升,重点高中学生超重、肥胖率最高。增强体质一靠营养,二靠锻炼,改革开放30多年,生活水平突飞猛进,营养早已不缺,缺的是体育锻炼。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,学校体育成了“鸡肋”。教育部调查证实,只有22%的小学、初中和13%的高中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。
在分数第一的背景下,学校体育成了“鸡肋”。平常时节,只要“数理化”需要,体育课立马可以“无偿转让”;到了复习迎考的时候,体育课更是被瓜分一空。事实上这也只能说明一些学校的短视。事实上,体育锻炼与“数理化”并非水火难容。磨刀不误砍柴工,体育锻炼于“数理化”而言,其实“磨刀”,可惜被功利化蒙住眼睛的学校,失去了眼力。
孩子是我们的未来,他们的体质如何,直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。倘若将来从校门走出的真的是一群手捧高学历的“身体废人”,又难道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?正因如此,我们对体育进入高考综评体系更充满期待,赞其为破冰之响。当然,无数教训也警示我们,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是积年顽习。在非常严谨的政策面前,心怀叵测者犹处心积虑,要钻出空子来,而要是政策本身缺少刚性,或者配套措施缺少,那么“对策”会如何利用漏洞,恰是无可避免。播龙种不能收跳蚤,如何防止“体育进高考”变为逢场作戏走过场,从施行到推进,从落实到监管,所有环节都有大量工作要做。(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)
1、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大众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